本周一,玻璃期货主力合约FG2501跌近3%,已连续三个交易日收跌,盘中触及4周低位(1223元/吨)。11月8日至18日,玻璃主力合约跌幅超10%,整体表现较为弱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期玻璃期货快速下跌,主要是计价了需求季节性下降的预期,走势基本符合预期。
南华期货(12.140, 0.08, 0.66%)分析师寿佳露介绍,玻璃市场短期呈现现货负反馈的情况。“沙河和湖北产销和现货情绪率先走弱,华东和华南产销同样不理想,中游库存也在加速释放。”寿佳露称。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玻璃期现结构从期货升水现货转为期货贴水现货,主要是受乐观预期消退和需求转弱担忧的影响。
“10月玻璃期货整体升水现货,主要是受供应下降和政策利多带来的乐观预期推动。近3个月国内浮法玻璃在产日熔量下降超10000T/D,最新玻璃日熔量同比下降约8%,供应端对价格有一定支撑。需求端,9月底至10月初国内稳增长、稳地产一系列政策推出,玻璃获得提振。”中信建投(27.920, 0.03, 0.11%)期货能化高级分析师胡鹏表示,11月中旬开始,市场进入政策空窗期,且需求自北向南有转弱的预期,叠加玻璃深加工制品出口退税下降,玻璃需求存隐忧,期价连续下行。
11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公告称,取消铝材、铜材以及化学改性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等产品出口退税,将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公告自2024年12月1日起实施。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2023年,玻璃深加工产品(不含其他安全钢化玻璃)年度出口量在220万~270万吨;若包含其他钢化玻璃,出口量在2023年高达628万吨,预期2024年在660万吨附近。这个数量若推算传导至浮法玻璃及压延玻璃原片消费量来看,占浮法玻璃及压延玻璃产量的7.6%。”隆众资讯分析师吕倩表示,深加工制品出口退税下降,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深加工企业的出口成本,也会传导至对浮法玻璃原片的消费。
在方正中期期货分析师魏朝明看来,相应调整反映出我国相关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及议价能力,同时也有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提升空间。“玻璃行业应该加快转变思路,以实现供应和需求的动态平衡为目标,有效压减低质量乃至无效供应,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他称。
魏朝明介绍,近两个月国内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库存显著下降,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有一点,受盘面上涨影响,期现商表现较活跃,与贸易商和加工厂补库行为共振,对现货销售起到显著提振作用。“市场预期在盘面走弱后,期现出货进一步压低原片企业产销率。”魏朝明称。
记者了解到,前期玻璃期货大幅走高,一方面在于市场预期较强,另一方面,冷修加速带动带动了市场情绪。
“在预期和现实共振的情况下,盘面大幅走高,带动现货正反馈,出现一波中下游积极补库的行情。”寿佳露表示,这意味着上游厂家库存一部分转移到了中下游,尤其是期现商手里持有大量现货,这部分库存终究需要被市场消化。在她看来,目前期货盘面之所以大幅走弱,是因为实际需求未跟上盘面的涨幅,加之即将步入淡季,中游库存逐步释放抑制了现货表现。
在胡鹏看来,近期主导玻璃走弱的关键因素是需求走弱的预期,既有季节性需求转弱的担忧,又有地产周期导致的竣工需求下降的担忧。“玻璃需求季节性走弱并不会导致价格超预期大跌,而‘保交楼’政策能对冲部分地产周期导致的竣工需求下降。整体来看,短中期玻璃供需相对平衡,237万吨的库存处于中性水平,价格大概率震荡运行。”他称。
“短期主产区玻璃企业产销走弱,玻璃期现共振上行的态势转向,后期有形成轮动下跌趋势的可能。”魏朝明称。
寿佳露认为,短期玻璃期价仍将偏弱震荡。“虽然当前宏观环境以及产业预期较前期明显好转,可能看不到再次大跌的趋势,但中下游库存处于相对高位,玻璃市场想要反转需要实际需求进一步兑现。相比远月合约,玻璃期货近月合约或面临较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