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记者获悉,西南科技大学王孝强教授科研团队日前在放射性废物处理研究中取得突破。团队研制出的中低放废物玻璃固化实验室电熔炉,成功通过试验生产出模拟核废物玻璃固化产品。这标志着我国中低水平放射性废物玻璃固化技术与工艺研究实现了零的突破。
放射性废物处理是核能安全利用的最后一环。玻璃固化是将放射性废物与玻璃体混合的过程,长期以来一直被国际核监管机构视为放射性废物的理想处理方法。为实现该工艺突破,西南科技大学作为国家乏燃料后处理重大专项的技术攻关单位之一,开始相关技术研发工作。
其间,团队攻克了电熔炉系统、玻璃固化配方等关键技术,突破了高钠中低放玻璃固化配方开发、实验室电熔炉设计等关键问题,完整系统地掌握了中低放废物玻璃固化先进配方的组成设计、废物组成—结构—性能的构效相关关系、玻璃固化工艺技术和玻璃固化熔炉设计等重要技术。
团队研制出的实验室电熔炉试验平台,其熔化率最高达121千克每天,产出的模拟废物玻璃均匀、致密,无结晶、无气泡,安全稳定性高,中低放废物氧化物包容率高达26.0%,可有效实现废物最小化,完全可用于我国乏燃料大后处理厂对中低放废物玻璃固化的处理需求,其可加工性和产品性能可与国际最先进的低活性废物玻璃产品相媲美。
目前,实验室及项目团队已经与相关企业建立了对接意向,下一步将推进该项目的完善提升和应用推广,打开我国中低放废物安全处理和处置新的大门。
左:电熔炉设备;中:试制过程;右:固化成品。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