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模式和产业形态,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为贯彻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战略,按照工信部发展服务型制造的部署和要求,市经济信息化委连续四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活动,选树了150多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主体,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其中2022年12月上海市又有14家单位获评工信部第四批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为加强服务型制造示范的宣传和推广,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将专题介绍部分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促进上海服务型制造高质量发展。
中国建材工程集团“玻璃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平台”,打造玻璃新材料原创核心技术策源地
企业基本情况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工程集团”)是由国家级科研院所转制而成,是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央企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扎根上海的高端技术服务平台,是以玻璃新材料技术为核心,以科研设计为龙头,以工程技术带动装备发展的国际化科技型企业集团,也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国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等,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上海光电玻璃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级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上海玻璃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平台(筹)等高端研发平台,承担11个国家重大专项,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并成功实施工程化和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类奖30余项,拥有有效专利1641项。
中国建材工程集团积极打造行业领先的“玻璃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为核心的人才团队,凭借自身在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服务方面的卓越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通过成果转化推动产品迭代,通过工程服务提升品牌实力,实现创新链、工程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助力行业企业实现生产技术及装备的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和国产化。
坚持重点突破,
积极打造玻璃新材料领域原创核心技术策源地
中国建材工程集团“玻璃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平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剖析产业发展瓶颈,集合行业精锐力量,坚持重点突破,攻克“浮法玻璃微缺陷控制与节能关键技术”、“太阳能电池用微铁高透过率玻璃成套技术”、“超薄信息显示玻璃工业化制备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开发”等一批“卡脖子、补短板”技术,与行业领先研究机构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原国家级科研院所“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一起携手,积极打造玻璃新材料领域原创核心技术策源地。
“玻璃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平台”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前沿技术,加快技术改造、技术升级、技术创新,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掌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浮法玻璃技术、光伏玻璃技术、信息显示玻璃技术、发电玻璃技术,以及玻璃新材料领域的成套技术装备和系统,成功实现产业化和工程化;同时,不断向新能源工程、设施农业工程、节能环保工程及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延伸拓展,实现相关产业链的多元化和一体化协同发展。
服务延伸制造,
构建基于玻璃新材料产业链集群
“玻璃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平台”秉承“服务延伸制造”理念,培育上海凯盛机器人(智能制造)、上海凯盛节能(捕碳系统)、上海凯盛数智(数字化)、上海新建(特种装备)、蚌埠凯盛(成套大型装备)、江苏环保院(烟气协同处理)、太仓中光电(高端光电装备)等长三角一体化制造业协同集群,依托工程技术服务优势,带动创新链、工程链、产业链集聚、协同发展,以服务优势带动制造能力提升,以制造能力反哺服务发展。
“玻璃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平台”积极打造“上海服务品牌”,以服务优势带动行业装备制造水平升级,提升国产化、自主化系统及装备的市场占有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行业自主制造,真正做到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打造数字竞争力,
构建玻璃新材料工业数字生态共同体
“玻璃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平台”以“持续创造价值的高新科技创新型场景”为目标,依托数字化转型“固本培元”,推动“设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业务数字化”、“决策数字化”全面融合,打造“联通联动”能力,实现总集成总承包企业自身“降本增效”。
另一方面,“玻璃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为制造企业提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工艺、成套装备及工程总承包“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融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控制技术,助力行业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未来,中国建材工程集团将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等发展战略以及国家、上海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继续打造“玻璃新材料工程技术服务平台”,以技术创新赋能制造业新发展,以工程技术服务驱动装备制造新突破,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引领行业发展进步,为全面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