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玻网报道

斯蒂芬 达姆:玻璃艺术的诗人

   一般来说,玻璃制品鲜有不好看的,究其原因是它的材质——玻璃,虽然不金贵,但美的一塌糊涂。     所以当年可以用它来换黄金等贵价物品也不完全可以理...

斯蒂芬 达姆:玻璃艺术的诗人

2016-08-04 3329 新玻网
   一般来说,玻璃制品鲜有不好看的,究其原因是它的材质——玻璃,虽然不金贵,但美的一塌糊涂。
 
  所以当年可以用它来换黄金等贵价物品也不完全可以理解。记得在电影《上帝也疯狂》里,一支可口可乐的玻璃瓶居然引发了一场部落混乱,因为人人都想拥有它,可见器物本身的魅力不会因为价格的浮动而变化。
 
 
  斯蒂芬·达姆(Steffen Dam),1961年出生于丹麦,作为一个孩子,他喜爱钻研他的祖父母所收藏的科学书籍和昆虫标本。 Steffen 津津乐道分享他的“标本”,同时也要人们体会“自然”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一面镜子。
 
 
  在1982年时,他取得了精密模具制造资质,但他似乎从来没将自己看做一个普通的工匠,4岁时便在丹麦奥尔胡斯市(Aarhus)成立了自己的首个工作室。也许是因为崇尚陶制品的野性和那股具有魔力的土腥味道,那时的斯蒂芬·达姆曾对制陶手艺颇感兴趣,但随后就坠入了令他神往的玻璃艺术之中,经过在Pillchuck Glass SchoolPillchuck Glass SchoolPillchuck玻璃学校学习,Dam最后与同样是玻璃艺术家的MichaKarlslundMicha Karlslund建立了新的工作室。
 
  当他投身玻璃铸造之后,作品开始丰富起来,包括生物标本瓶、气缸及仿真标本等。还有冉冉上升的气泡,被永久地固化在一个个玻璃面板与玻璃气缸之中,Steffen的艺术创作穿越模糊的学科界限,串联了艺术与生命科学的元素。
 
 
  Steffen一直在努力追求玻璃的内在气质,其创作不局限于传统的玻璃艺术,大胆地将「塑料制造商」的阅历和灵感注入玻璃艺术——许多金属氧化物可以使玻璃液着色,艺术家通过控制氧化还原反应,创造他想要的颜色。他喜欢展现玻璃的「不完美」,例如许多人试图隐藏的气泡和灰痕,Steffen利用这两者营造令人痴迷的魅力——在虚构与现实之间,营造一种意想不到的平衡,从而在视觉上增加了朦胧的美感。
 
 
  他最初着迷于玻璃制作过程时产生的气泡、杂质、裂痕等,这些玻璃原本的缺陷在他眼中变成灵感之源:他利用这种杂质性,加以碳层、银箔,在玻璃瓶中刻画出以假乱真的水母标本,熠熠生辉。

 
 
  那些玻璃艺术品中的「小精灵」,虽然冻结在玻璃中,却仿佛以一种「静中有动」的视觉效果,时刻提醒我们如何读取和感受时间的变化,Steffen认为:「玻璃世界中,玻璃自有他自己的时间意识。」
 
 
  McFadden曾这样评价:「Steffen注定成为玻璃艺术家的使命,似乎是为了向我们展示无形的、世界的奇迹——观察世界,我们能看到的不只是我们!他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一面镜子,透过简单纯粹的美,反映着自然的意义。」

注:新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新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新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新玻网或将追究责任。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新玻网编辑或补充。

全部评论 0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