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早上8点,位于两江新区水土新城的重庆鑫景特种玻璃公司里(以下简称鑫景特玻),工人开始换班。
厂房外墙上悬挂的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横幅,让整个工厂显得格外喜庆;厂房内的生产线上,一片片玻璃依次下线,昼夜不停。
这些玻璃,看似和普通玻璃并无两样,却被命名为“昆仑”。这昭示着它的与众不同——在瑞士权威机构SGS的测试中,昆仑玻璃获得全球首个五星级耐摔认证,是全世界强度最高的电子玻璃(即用作电子屏幕盖板的玻璃)。
该公司创建人白一波兴奋地告诉记者,10月16日,公司组织观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让他感触很深。鑫景特玻的成功,正是过去10年重庆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动写照。
突破盖板玻璃技术瓶颈
上个月,华为发布了Mate50系列手机。这款手机即使从4.2米高处数次落下,也能毫发无损!
Mate50系列手机采用的“昆仑”玻璃,虽然厚度仅有约半毫米,却是“摔不烂”的根本原因。
“一片不足7英寸的昆仑玻璃,内部充满了上亿亿颗晶体。”鑫景特玻首席科学家、国家特种玻璃重点实验室主任姜宏介绍,晶体可以阻断裂纹的扩散。当一块玻璃绝大部分都是纳米级晶体时,裂纹就“无路可走”了。
姜宏介绍,90%的盖板电子玻璃在中国进行深加工,但欧美发达国家掌握着盖板电子玻璃的核心技术,占据着全球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昆仑”玻璃则打破了国外对中国高端电子盖板玻璃的技术封锁,彻底解决了盖板玻璃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不仅如此,2020年,鑫景特玻推出了一款名为“秦岭”的锂铝硅特种玻璃,测试数据显示,其强度比国外某玻璃巨头企业在2020年发布的锂铝硅玻璃高出10%。
目前,鑫景特玻生产的高铝硅特种玻璃、锂铝硅特种玻璃、透明纳米微晶玻璃,不仅成功应用在国产高端旗舰手机屏幕上,还广泛应用于航空、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中国人必须造出自己的高端玻璃
“中国人必须造出自己的高端玻璃!”这是2014年,白一波与姜宏初次相遇时达成的共识。
那一年,白一波将产业转型的目光投向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当时,姜宏牵头的两个特种玻璃国家级科研项目刚刚完成,相关成果正亟待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两人一拍即合。当年7月,鑫景特玻注册成立,一边建厂房、安装设备,一边加大科研成果落地力度。
然而,白一波口中“轻舞飞扬”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鑫景特玻就在产业化的道路上遭遇了困境。
公司第一款产品高铝硅玻璃,需要将玻璃中的含铝量提升至18%以上,以此来提高玻璃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当时,国外垄断了铝硅玻璃制造的溢流法工艺专利,鑫景特玻只能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薄浮法成型工艺。
“超薄浮法成型工艺,熔炼温度就需要提高到1650℃以上,但一般的熔炉最高只能实现1600℃。”姜宏介绍,50℃的提升,在实验室可以轻松实现,但要实现量产却必须进行耐火材料和燃烧系统的改造以及成型工艺的优化,“我们反复改造和优化,直到2019年,高铝硅玻璃才成功量产。”
然而,这款好不容易生产出来的玻璃进入市场时,却因产品迭代升级而成为“古董”,无人问津。这意味着,公司前期投入的十几亿元打了水漂。
企业家要思考如何为国家创造价值
“不仅是这十几亿元,成立至今,我们每年的研发费用都超过1亿元,若是再算上固定资产等投入,约8年的时间里,我们‘烧’光了整整19亿元。”在白一波看来,是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给予了自己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在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鑫景特玻先后获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庆市经济信息委、重庆市科技局、两江新区、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峡担保集团等单位的补助资金或低息贷款,合计高达7.38亿元。
“国家的支持,对于企业家树立信心极其重要。企业家的目标决不能是躺平享受,而是要思考如何为国家创造价值。”白一波告诉记者,抵押的钱“烧”光了,他就四处寻找战略投资,甚至卖出自己的股份,用股份吸引资金、人才和产业链伙伴。“中国人必须要能造自己的高端玻璃,这是公司认定并敢于为之投入的目标。即使将来失败了,就当是为后来的人开了个头。”
如今,天南海北一大批优秀技术人才齐聚鑫景特玻,企业也积累了200多项专利。其中约80%是发明专利,“秦岭”玻璃和“昆仑”玻璃也在2020年先后实现量产。
“未来,公司将扎根实体经济,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这让白一波倍感振奋。“目前,鑫景特玻正与华为共同筹建‘2025特种玻璃联合实验室’,将致力于在特种玻璃领域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