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玻网报道

《云南省“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技术进步规划》发布

为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技术进步的总体目标、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技术进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省工...

《云南省“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技术进步规划》发布

2021-12-13 2002 德宏政务微信公众号
为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技术进步的总体目标、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技术进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编制了《云南省“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技术进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发展目标
 
——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十四五”期末,烟草及配套、有色、化工等传统优势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技术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铝、硅,生物医药,食品等领域重点企业的技术装备处于全国领先。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着提升。“十四五”期末,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研发投入(R&D)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力争达到2%,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10家,新认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0家以上,新增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0家,技术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技术创新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十四五”期末,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云南省实际,在有色金属、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力争部分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产业技术基础不断夯实。“十四五”期末,树立30家省级工业质量标杆,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达到5个。深度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制定,总结提炼富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推动本土企业产品质量和效益提升。
 
二、重点发展领域
 
(一)聚力打造“三张牌”产业
 
1.绿色铝
 
围绕建材用铝、交通用铝、电子电气用铝、家居生活用铝和市政设施用铝五大重点方向,发展以高精度铝板带箔、高技术含量异型材、复合材料及铝合金为主的铝深加工产品,支持发展铝精深加工,铝铸造产业链和铝型材、铝线材产业链。加强水电铝新材料高精尖技术攻关,大力发展高端铝产品。发展建筑交通用铝材,加强高强度铝材研发,实现铝材就地应用和向周边输出,加快延伸打造铝产业链条,实现铝产品向高纯化、合金化、功能化、型材化发展。
 
2.绿色硅
 
积极构建硅光伏、硅电子、硅化工产业链,推动工业硅产业绿色升级改造,加快硅光伏产业向上下游延伸,提升水电硅材一体化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支持硅化工产业超前布局下游应用产品,探索发展硅电子产业,打造绿色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基地。依托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成的“硅冶金与硅材料省级创新团队”、“云南省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高等学校硅冶金与硅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硅材料国际合作研究室”等平台、人才及技术力量,引导绿色硅龙头企业在滇筹建研发中心,推进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3.新能源汽车
 
鼓励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加强合作,支持企业建立和优化新能源汽车整车开发流程,突破整车设计、动力总成、整车匹配等关键技术,推进纯电动汽车研发及产业化。通过大力培育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和电池、电机、电控等零配件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基础高价值零部件(电驱动、电机、电池、铝合金车架等)回收再利用,形成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鼓励开发驱动电机、电动制动等关键产品,支持机电耦合、能量回收、轻量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技术研发。前瞻布局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等新能源燃料电池技术。
 
4.绿色食品
 
围绕糖、酒、肉牛、蔬果、花卉、茶、乳制品、咖啡、坚果等领域,推动“云糖”、“云茶”等在精深加工和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提高精深加工产品比重。支持中试产品工业化、新型原料开发利用、传统行业技改升级、新型加工装备的开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技术装备及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奖补的重点支持。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绿色食品牌”走出云南走向全国迈向世界。引导企业开展自动化、智能化工厂技术改造。健全肉类加工、乳制品、食用植物油、白酒等行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严格落实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食品生产标准,全面推行从环境评估、品控管理、产品检验、包装标识等全过程质量保障的标准化生产模式。
 
(二)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1.烟草及配套
 
依托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烟草总公司等龙头企业,全产业链打造数字烟草,建设智慧烟草农业应用体系及服务平台,用数字化手段贯穿烟叶育种、种植、收购、调拨、复烤加工、物流、营销全过程,打造烟叶生产智能化机械作业体系,建立完善烟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支持省内烟机、滤嘴棒、卷烟纸烟草配套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发展满足优势产品、创新品类和新型烟草制品需要的配套产品。
 
2.有色金属
 
依托中国铜业、云南锡业、云铝股份等重点企业,围绕锡、铜、铅、锌等产品结构优化及产业链延伸方向,推动建立有色金属国家级及省级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安全等技术。增强绿色制造能力,提高全流程绿色发展水平,鼓励利用现有先进的冶炼工艺设施处理废杂铜、废蓄电池,支持铅冶炼与蓄电池联合生产。围绕流程性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模式,改造现有生产线,推动生产方式向智能、柔性、精细化转变,开展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有色金属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支持以锡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开展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建设锡产业工业物联网平台。
 
3.化工
 
依托云天化、中石油云南石化、云南煤化工等骨干企业,围绕新产品开发,努力发展催化、分离、精细加工等技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着眼未来,加大对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做精做专做优下游高端化工新材料及其配套化工产品,力争形成或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促进传统化工产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打造多产业循环、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附加值高、绿色环保的石化产业循环。以新建项目为依托,以打造数字化生产线、智能化工厂为目标,加快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推广,在重点安全生产环节实施“机器换人”,应用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协同制造数字化平台、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促进生产加工环节数据实时监测和数字化控制。
 
4.钢铁
 
深化黑色金属矿产开发整合整顿,研究开发难选资源加工利用技术,积极探索开发利用周边资源有效途径和方式,保障黑色金属产业发展需求。以新建项目为依托,推进绿色花园工厂,围绕废气超低排、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等目标加快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推进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改造,实施铁、钢、轧、能环等操控的大规模集中化、远程化应用,在采选、冶炼等重点安全生产环节实施以无人化、少人化为重点的工业机器人场景应用,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促进钢铁制造工艺的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瞄准高端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新基建”等新兴领域用钢,以推进建筑钢材升级换代和多元化材料发展为重点,适度发展短流程炼钢,引入高端钢材生产线、研发高端市场钢材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5.建材
 
加快调整建材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引导传统建材企业向新型建材企业转型,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推动建材企业技改升级。推动建材企业学习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以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装备完善、安全生产等为重点,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重点瞄准水泥、玻璃等精深加工制品,着力实现低辐射(Low-E)节能玻璃、高硼硅防火玻璃等技术突破。支持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技术研发、检验测试、验证示范等机构,以研发推动行业升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
 
6.消费品
 
推动特色消费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发展橡胶制品、造纸、包装印刷、林板、林产化工等优势行业,积极发展节能节水器具等绿色消费品,加快家具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云南白药、贝泰妮等龙头骨干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深挖潜在市场,细分领域、细化品种,创造品种差异化价值。引导企业学习和运用卓越绩效、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方案(TSQ)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增强全面质量管理能力,提高两化融合水平。推动美妆、洗漱用品等日化领域逐步开展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引导扶持消费品制造业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模式,推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领域关键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生产、组织、服务模式。
 
(三)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生物医药
 
重点依托昆药集团、云南白药、沃森生物等龙头企业,在创新发展以疫苗为核心的生物技术药,做优做精现代中药、民族药,聚焦创新药、仿制药,提升发展化学药方面加强布局。积极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应用,大力支持药品生产企业“数字化工厂”建设,推广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生产工艺的信息化控制,降低综合生产成本,提升药品质量的检测、控制水平。积极推进绿色制造,支持企业开展绿色生产改造,选择典型企业开展绿色车间和厂房建设示范。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提高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结合技术改造预防污染实现清洁生产。
 
2.新一代信息技术
 
依托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瞄准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环节,积极承接国内外智能电子产品制造业转移,重点发展计算机、通信设备、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及可穿戴设备等新兴消费电子产品。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高端软件产业龙头骨干企业,鼓励重点信息技术制造业企业瞄准产业发展前瞻性领域,积极开展兼并重组。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加速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变革,构建“设备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数字化—产业链数字化—数字化生态”的典型范式。
 
3.新材料
 
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对先进材料的需求,重点依托云南省贵金属集团、云南锗业、驰宏国际锗业等行业龙头企业,着力壮大先进基础材料、做优关键战略材料、做新先进前沿材料。在铝基、铜基、锡基、钛基、锗基、硅基、铟基等重点领域,建设并完善一批新材料制造业创新平台、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大力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中试及工程化试验等,加快新材料开发及产业化步伐。鼓励支持企业建设新材料性能测试评价和技术服务中心,整合测试评价、设计应用、大数据等平台资源,形成一批专家评价队伍,开展材料性能检测、质量评估、模拟验证、数据分析、表征评价和检测论证等公共服务。
 
4.高端装备制造
 
依托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玉溪研和工业园区等,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加快发展和推广应用智能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和农机装备。支持企业研发或引入柔性制造、快速成型等先进技术装备,创建智能示范车间、智能工厂,合理升级产品配置、性能和质量,大力开拓省外和国外市场,稳步扩大市场规模。鼓励企业积极改造生产经营各环节,推动全产业链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数据化基础建设,建立制造资源公共数据平台,提升现有装备的信息化、可接入水平。鼓励龙头企业与知名互联网企业深化合作,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将研发人员、企业、数据有机连接起来,实现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5.节能环保
 
以削减工业碳排放为目标,紧紧围绕做优做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和绿色环保装备制造产业链,加强统筹规划,对行业市场进行梳理和整合,加强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绿色环保龙头和骨干企业。依托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富民工业园区等,推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在重点资源型产业中的推广应用,提升节能环保装备的安全性能指标,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条,推进水、土、气环保装备攻关及产业化。扎实推进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深化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工业集聚区资源高效化利用改造,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创新技术体系,构建创新技术转化平台,建立鼓励创新机制,实现绿色环保产业体系新突破。
 
(四)前瞻布局特色未来产业
 
瞄准前沿科技及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超前布局战略性、前瞻性领域,结合云南本身技术、市场、人才、资本、数据等多元资源要素,加快有望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技术创新,加大对人工智能、工业大麻、卫星应用等特色潜质领域的投入力度,力争在产业关键核心环节有所突破,拓展未来技术应用场景,构筑云南省产业长期竞争新优势。
 
1.人工智能
 
依托浪潮云计算中心、中国移动数据中心、华为数据中心、云南能投数据中心,加快推进“图形处理器(GPU)服务器”、“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服务器”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建设。推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认知计算、知识计算引擎在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领域的技术应用。依托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人工智能研究院、云南大学等资源加快开发应用框架、系统解决方案、智能传感器等智能基础软硬件,积极应用多语种软件及多语种人工智能语言处理技术,创新发展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消费电子产品、智能语音等智能产品。
 
2.工业大麻
 
围绕工业大麻发展产业链,加强产学研合作,重点发展工业大麻素提取物、工业大麻日化产品、工业大麻无纺纤维和新材料、工业大麻食品药品、医药用高大麻二酚(CBD)和大麻萜酚(CBG)含量工业大麻品种的推广及应用、工业大麻现代化设施及智慧农业产业模式推广,巩固产业先发优势。吸纳国内外一流研发团队,积极在云南开展工业大麻应用产业化。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研究制定多层次、多元化和差异化的工业大麻技术及标准体系,积极谋划国际标准。依托自贸区和跨境电商两大载体,支持企业布局海外市场,建设工业大麻产品展示体验中心和线上展示平台,培育境外产品消费市场,努力将云南建成全国第一、全球领先的工业大麻产业高地。
 
3.卫星应用
 
鼓励云南骨干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针对北斗芯片、模组、器件、终端、系统及应用等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推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在云南落地转化。依托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集聚区,大力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相关企业,围绕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开展创新企业孵化。完善北斗产业链,推广北斗技术在智慧交通、城市安全、仓储物流、社区服务等领域示范应用,构建垂直一体化产业融合应用生态圈,逐步建成北斗终端生产和系统集成产业集群。

注:新玻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新玻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新玻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新玻网或将追究责任。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新玻网编辑或补充。

全部评论 0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