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两只斑头雁从拉萨龙王潭公园上空飞过。新华社记者张汝锋摄
今年9月,在成都的机场候机时,蔡笑看到一只小黄莺的尸体躺在航站楼玻璃墙外的地上。十几米外,她又发现了另外两只小鸟的尸体。
此景让这位来自上海的观鸟者感到悲伤。她突然意识到这些小鸟或许是因为撞击到玻璃窗户而死。“鸟撞”这件事她以前听说过,却从未亲眼见过。
蔡笑用手机记录了眼前所见,并将照片发送至一个关于“鸟撞”的科学调查小组。该调查旨在收集记录,为中国存在“鸟撞”这一现象提供数据。
一名志愿者在南京做“鸟撞”调查时发现一只小鸟躺在玻璃建筑旁,拍照并处理现场(2021年11月5日摄)。受访者供图
李彬彬是江苏省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科学学院的一名助理教授。从今年3月起,她联合多个中国观鸟协会开始了这份“鸟撞”调查。截至目前,他们发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鸟撞”的记录,且调查所涉及的26种鸟类中,有三分之二是候鸟。在广州、上海等建筑密集的大城市里,“鸟撞”记录更多。
在人类对空间透亮度的追求中,玻璃建筑不知不觉成了鸟的噩梦。
玻璃上的反光会映射蓝天白云,让鸟误以为看到了一片开阔的空间,之后便全速飞进。即使在反射极小的夜晚,有灯光的窗户也会让一些候鸟迷失方向,导致它们与高楼玻璃相撞。
因撞击致伤的鸟,一般在外表看不出明显的伤痕,多半是在撞击后颅内出血而最终导致死亡。
根据美国媒体和观鸟会的数据,在美国,每年有多达10亿只鸟因撞击建筑物玻璃而死亡。尽管中国目前缺乏数据,但考虑到中国东部海岸是全球候鸟迁徙的必经通道之一,科学家们估计“鸟撞”数量在中国可能也有类似的规模。
李彬彬在学校目睹了十几起“鸟撞”事件后发起了这项调查。2018年,她和学生向学校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更换大面积玻璃窗户。但学校担心这样做会影响建筑的美观,经过几次协商,学校最后同意采用贴纸的方法来减少玻璃的反光。
果然,这次简单的尝试,让李彬彬发现校园里几乎没有再出现过“鸟撞”。
位于深圳的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也进行了类似的尝试。深圳是全球拥有150米以上摩天大楼第二多的城市。从2020年8月起,当地的环保教育工作者戎灿中就开始在公园内的玻璃建筑上用漫画家设计的动物图案贴纸来降低玻璃反射率。
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里,当地环保教育工作者为玻璃建筑贴上有鸟儿图案的定制贴纸,以减少玻璃反射。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供图
“对于影响美观这个顾虑,只要想办法,都是有可能解决的。”戎灿中说。
除了使用贴纸,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一直在探索各种方法减少建筑与鸟的冲突。
2020年9月,位于候鸟迁徙路线上的湖南蓝山县关闭了部分景观照明。当地政府还倡导高层建筑、酒店、商家主动熄灭霓虹灯、外墙灯,以防止夜间飞行的候鸟被人造灯光误导而迷失方向。
一家名为“Celu”的中国艺术工作室尝试为玻璃窗户设计紫外线贴图,因为紫外线虽然对人类肉眼不可见,但对鸟类可见。工作室创始人芦明一说,窗户上的紫外线贴图既不会影响人的视线,又能让鸟看清玻璃,免于误撞。
还有更多的好消息。李彬彬看到她所在的学校二期工程设计方案中,她提出的几个防“鸟撞”建议均被采纳了:减少玻璃幕墙的使用,用其他建筑材料代替;在必须使用玻璃的区域,增加横纹等花式,减少反光;另外,对容易发生“鸟撞”的连廊部分进行改造。
然而,科学家们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在中国的建筑业内推广保护鸟类安全的行业标准,让防“鸟撞”成为建筑规范。
英国野生动物环保专家唐瑞·汤森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降低‘鸟撞’风险应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愿景中的关键因素,因为‘鸟撞’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之一,且完全可以避免。”他在北京观鸟已有10年时间,并组织观鸟爱好者成立了北京观鸟会。
如何让更多的建筑公司愿意为保护鸟类做设计改进,并提高公众对“鸟撞”的认识?李彬彬认为第一步就是收集足够多的数据。目前全国有超过130多名志愿者和33个观鸟协会在她组织的调查中报告了“鸟撞”记录。
“城市的发展与生物多样性并不矛盾。”李彬彬说,实现城市里的生物多样性,未来需要野生动物工作者、城市规划者、建筑师、艺术家和公众合力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