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资源环境的重视,“绿色建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建材也成为了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环保健康的材料来装修自己工作居住的地方根据国家目前的实际情况说明了发展绿色建材的必要性,接着对绿色建材发展情况展开了讨论,列出了国家在绿色建材方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关建议。
围绕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该通知中要求,超低能耗建筑建设需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以及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提高建筑能源设备和系统效率的公共和居住建筑建设及购置消费,建筑技术指标需符合《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绿色建筑需依据国家绿色建筑相关规范、标准设计建设,并获得国家相关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各类民用、工业建筑建设和购置消费;装配式建筑要求采用预制部件在建设工地通过装配施工方法建设;绿色建筑材料制造中,节能墙体材料、外墙保温材料、节能玻璃、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建材产品的相关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应绿色建材产品评价技术要求。
绿色建材,指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在国际上也称为“健康建材”或“环保建材”,绿色建材不是指单独的建材产品,而是对建材“健康、环保、安全”品性的评价。它注重建材对人体健康和环保所造成的影响及安全防火性能。在国外,绿色建材早已在建筑、装饰施工中广泛应用,在国内它才开始为大众所认识。绿色建材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它具有消磁、消声、调光、调温、隔热、防火、抗静电的性能,并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特种新型功能建筑材料。
绿色建材与传统的建材相比可归纳以下五方面的基本特征:
(1)其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
(2)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
(3)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4)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即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化,如抗菌、灭菌、防霉、除臭、隔热、阻燃、调温、调湿、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
(5)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经过几十来年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建材行业已经成为了门类齐全、规模庞大、体系完整、产品配套能力强、具有非常明显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材料和制作工业,在全球的市场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跟着节能建筑的快速推广,社会对于建材业提出了最新的要求,市场对于建材产品的节能、降耗、环保指标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新型节能建材顺应的节能、环保形势的发展,成为炙手可热的产品。新型节能建材产品目前在市场中正在逐渐增多,比如,绿色环保涂料、节能节水卫浴产品、环保石材、环保外墙砖等。节能环保产品在建材行业广阔的市场中前景令人看好。产品的销量也在不断上升,正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全称为绿色建材产品分级认证,属于绿色产品认证中认证活动二的范畴,是当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建材有关应用要求主要的采信范围。
图片
绿色建材也可以称作环保建材或生态建材,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护人体健康与环境资源。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议首先提出了绿色建材的概念,它的定义是“指在原料的选用、开采加工、产品制造、产品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废弃物,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资源可循环再利用的,不仅性能、功能符合建筑物等配置的要求,而且全生命期内与生态环境和谐,对人类健康无害的建筑材料”。
绿色建材产品分级认证按照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绿色建材评价标准的要求,将认证结果由低至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
2021年2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获批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机构资质,成为国内首批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机构 之一。认证领域包括围护结构及混凝土类、门窗幕墙及装饰装修类、防水密封及建筑涂料类、给排水及水处理设备类、暖通空调及太阳能利用与照明类五个大类,是认证领域最全的机构之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认证中心研究决定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工作,并授权北京方正建研认证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进行认证受理和业务开展,旨在推动我国绿色建材产品迈入高质量时代。
绿色建材产品认证体系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要求,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建立并在我国统一推行的认证制度,旨在健全绿色建材市场体系,增加绿色建材产品供给,提升绿色建材产品质量,推动建材工业和建筑业转型升级。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能源和建筑已成为践行“双碳”目标的主力军,发展建筑光伏一体化也已成为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未来,绿色建材的高质量发展将有力转变行业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兼顾质量和效益,转向注重科技含量、循环经济、健康协调的发展新模式。
文章来源:焦点建筑咨讯
文章来源:焦点建筑咨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