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中,我国平板玻璃工业规模扩张和技术进步并举,发展成就令人瞻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市场规模大幅度扩张支撑产业繁荣、主要依靠产业规模增长支撑效益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平板玻璃工业产能结构性过剩、高端技术短板等问题突显出来。新形势下,站在新起点,行业和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未来产业格局和结构重构是必然趋势。
新常态下困扰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问题错综交互,“三低”、“两重”是表象,而协同发展生态链缺失,技术、管理等方面短板是根源,具体到各产业领域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为此,未来行业发展,需要聚焦解决关键问题,同时需要打出组合拳,多维度发力,标本兼治。
提倡、构建和融入产业协同发展生态链
1.推进合纵联横、融合联动发展
树立开放共享共荣、竞合理念,推进上下游、政、企各方共同努力,以资金、技术和产品作介质、政策措施作推手、标准规范作保障,积极推进并参加产业融合和产业协同发展,以此为重要途径突破市场、技术、产能过剩等方面问题对发展的制约。
与下游产业构建起联动发展的生态链,是打通应用梗阻的重要途径。为此,一是企业应练好内功,加强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二是要积极深入下游产业,与建筑、汽车、平板显示等下游产业对接融合,服务于下游产业发展。三是积极与政府配合,促进政府在供应端和应用端的鼓励和限制政策的落地、对标准的严格监管。在典型的建筑玻璃领域构建产业生态链,一方面应围绕节能、安全、装饰、智能这四大热点加强玻璃产品、特别是精深加工产品及其应用技术研发,发展精深加工业和新型功能产品,另一方面尽快补上应用标准和政策的短板,以此为桥梁,搭建建筑设计和建设单位、材料制造商的产业联盟或建筑产业共同体,推进节能等功能玻璃由弹性需求向刚性需求转变。
加强横向合作,在业内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是构建协同发展生态链的重要方面。同业通过共享技术研发、市场战略、资本联合等方面协同行动的成果,以放大优势、整合和最有效地利用存量资源,增强企业生存能力和竞争力。目前,推进企业资产联合及关键技术的协同研发不失为重要途径。
2.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构建协同发展生态链
与下游产业形成合理的空间距离,有利于以更低成本、提供更好、更迅捷的服务,对于非常薄而运输困难、价值很高的显示屏玻璃尤其如此。我国显示产业领域,显示面板、产品集成组装是先发成长的产业链环节,从目前国内企业的布局来看,上游配套材料玻璃(玻璃制造和加工)除了发展滞后,布局上也不够理想。未来国内企业在前端玻璃制造及后加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此,有必要充分考虑合理布局,以便与下游、特别是面板企业形成更紧密的配套联动关系,增强竞争能力。
注重技术创新、突破关键和高端技术装备制约
1.突破先进显示玻璃技术装备短板
为实现我国由显示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向显示技术强国转变,需要突破高世代玻璃、融屏保护玻璃等关键材料制约,以国际先进企业为标杆,把握显示技术发展趋势,坚持不懈创新。应尽快实现AMOLED及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高强铝硅酸盐玻璃制造技术装备国产化,满足高良品率、低成本要求;研究柔性玻璃制造技术和装备;开发防反射(AR)涂膜、一体化触屏的ITO镀膜技术设备;发展抗菌、弧面等触屏玻璃产品及生产技术装备。
2.精耕细作发展精深加工玻璃技术装备
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玻璃加工手段,生产出更高性能、更多功能的玻璃新产品,发展加工玻璃要在“精”和“深”上做文章,产品要品质好、功能优、性能强,满足细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如:应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要求开发镀膜玻璃的膜系结构,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丰富品种,使节能玻璃成为行业和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之一。汽车玻璃需要加强保温隔热、防雾、防眩、减反射等功能,并在强度更大的同时实现轻量化。家居、家电玻璃领域开发潜力,开发实用与美观兼顾、功能与装饰结合的产品。在太阳能玻璃领域,发展增透技术及产业化装备、TCO基板玻璃在线和离线镀膜技术装备、研发定日镜(误差<1mrad,反射比>94%、耐高温、表面自洁净、增透),向BIPV工程延伸产业链,积极开发集成产品模块及工程。
发展精深加工产品设备是关键,在加强材料开发的同时,注重精深加工设备的创新,特别是走出“凑合、重在价廉”思维,推行精益制造,注重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解决核心组件国产化问题。